以野生火龍果‘量天尺’和貴州主栽品種‘紫紅龍’、‘晶紅龍’、‘粉紅龍’為試材, 設(shè)置6、4、2、0、–2、–4和–6 ℃ 7個處理溫度, 以未處理作對照, 測定不同溫度處理12 h后枝條的電解質(zhì)滲出率(REC), 應(yīng)用Logistic方程計算出半致死溫度(LT50), 并通過恢復生長試驗進行驗證; 在半致死溫度下設(shè)置不同處理時間, 測定可溶性糖、可溶性蛋白、游離脯氨酸(Pro)和丙二醛(MDA)含量, 并進行抗寒性分析。結(jié)果表明: 火龍果枝條的REC和細胞膜傷害率(MIP)均隨溫度降低呈“S”型上升, LT50在0.347 ~ –1.031℃ 之間; 在LT50處理下, 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, 枝條中的可溶性糖、可溶性蛋白及MDA含量均呈逐漸增加的趨勢, 而Pro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。 基于LT50及抗寒性相關(guān)生理指標分析, 火龍果抗寒力大小表現(xiàn)為‘量天尺’ >‘晶紅龍’ > ‘粉紅龍’ > ‘紫紅龍’, 與枝條恢復生長的試驗結(jié)果基本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