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東西,是皮膚里面本來就有的。
?
我們所謂的“油脂”,特別是動物油脂或者植物油脂,其實講的就是脂肪酯。這里有兩個“zhi”(第二聲),怎么區(qū)別呢?“脂”是指某種實在的東西(比如豬油、羊油、馬油或者海狗油),“酯”是指這個實在的東西里面的一個結構(黑話就是羥基OH和羧基COOH兩個結婚并且生出一個水分子H2O這件事情的結果)。
?
慢慢慢,你不是說嗎?關這個“脂”和“酯”什么事情?
?
嗯別著急別著急。
?
我們身體里都有油脂(要不然怎么天天嚷嚷著?),我們身體里還有專門把這些油脂打散開來變成“脂肪酸”和“”的勞動模范(就是我們常說的酶,的過程很多就是這些酶把脂肪給消解掉的過程)。皮膚里面也都有。
?
這兩家伙一碰頭,就有了。所以,是皮膚里面天然就有的保濕成分,只要不過量,就不用太擔心安全性——多少是過量呢?好像法規(guī)里面沒有說的上限,意思是說這東西足夠安全可以直接往皮膚上抹——當然你也不會那么干,純太黏膩,而且涂上手有點灼熱感(吸水會放熱)。
?
(二)
?
自己結構很簡單。碳原子像是一個樂高玩具,上面有四個插孔。插孔上可以插上幾個小棒子互相連接起來。三個碳原子插在一起,再在每個碳原子剩下的插孔上一人一個“羥基”(待會再說這羥基的事情),剩下的空位全部用氫原子來補上。
白色的是氫原子,紅色的是氧原子(一個氫原子直接接在一個氧原子上是“羥基”——“羥”念”“,實際上就是把”氫”字下面的一小部分和“氧”字下面的一部分連接起來,讀音也是“氫”“氧”很快地一起念“qi"“ang",化學家沒有啥想象力),灰色的是碳原子——有機化學是樂高積木?
這個結構的特點是啥呢?
?
吸水。
?
因為水分子就是一個氫原子和一個“羥基”(你也可以說是一個氫原子加一個氧原子再加一個氫原子,都沒有錯)。
“羥基”多的分子對于帶著一個“羥基”的水來說吸引力巨大,因為大家是親戚嘛。
?
所以除了基本結構要求的碳氫原子之外全部是全部是“羥基”的對水分子來說魅力不可擋(其實所有的保濕成分都差不多,透明質酸——就是,這翻譯有問題——也是一堆的“羥基”),一旦鋪展到皮膚表面上就能夠幫助皮膚把水給抓住。
?
對于屏障功能受損的皮膚來說,這個東西幫助就比較大。如果有比較多的停留在皮膚的表面,那么從層供應上來的水分(層水含量很大)就不會輕易地散失到空氣當中去,這就給屏障功能受損的表皮層,尤其是角質層(屏障功能大軍的重要的主力,實際上我覺得是的主力),一個休(茍)養(yǎng)(延)生(殘)息(喘)的機會。
?
為啥?
?
因為角質層雖然是保護水分不流失的,但是她自身確實沒有水就無法工作的!
?
角質層的水含量,一般認為在8%到20%之間。如果達不到這個水含量,角質層中非常重要的一些化學反應就無法進行(角質層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層死細胞)。這些化學反應無法進行,就會導致角質層的屏障功能進一步降低,然后化學反應就更加進行不了。
?
惡性循環(huán)。
?
停留在皮膚表面,甚至部分滲透到角質層之中,就能夠幫助角質層暫時性地留住水分。同時,由于的吸濕性,甚至可以直接將角質層下面已有的一些水分像抽水機一樣吸上來(這部分大家有爭議,有人認為好有人認為不好,但是我覺得,從短期效果來看,急救的效果是好的)。
?
有了的幫助,角質層中的角化細胞,甚至表皮層中的角質細胞,終于可以挽留住從身邊匆匆而過的水分子,開始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,從而慢慢恢復元氣。
?
(三)
?
可是,真正重要的能力不僅僅是自己的吸濕性。
?
這里又要蕩開一筆(你們習慣大叔的思路就好,這里一下那里一下很正常)。
?
在表皮層中,是沒有血管的,對,毛細血管都沒有。表皮層中所有的營養(yǎng)和水分都是靠層供應。有些東西需求量少也就算了,等著郵遞員一周來一次,但是像“水”這么重要的戰(zhàn)略物資,表皮層可沒有那么好的耐心。
?
于是表皮層就造出了自己的***,叫做“水通道蛋白”(AQP)。
?
這東西干嘛用呢?
?
提水呀。
?
本來水分子是緩緩向上滲透的,不緊不慢。表皮層細胞可就受不了了——你老人家這么慢往上走,上面要干透了!表皮層的角質細胞就弄出一個鉤子——AQP——把水分子勾上來。